一本给家长看的指南性图画书
读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涂涂
 

  有一天逛新华书店,我看到一对年轻夫妇在给孩子挑书,当时他们拿在手里翻阅的是一册《猜猜我有多爱你》。翻了几页,他们摇着头把书放下了,我在旁边忍不住向他们推荐,这是最著名的一本图画书,孩子肯定会喜欢。

  结果换来的是那个妈妈的白眼:“你是托儿吧。”

  那天我在书店的尴尬其实就是图画书在中国的尴尬。其实国内正式引进图画书已经很多年了,出版的经典作品大概也已经超过了 100 种。不过和图画书在世界儿童读物市场的主流地位相比,国内家长对图画书的认可程度低得吓人。甚至,不要说认可,大部分家长大概连图画书是什么都说不清,一本没有字的书拿在手里,很多家长会不知道该怎么给宝宝读。

  考虑到图画书这种形式对孩子的天然吸引力,再考虑到家长对图画书的拒斥,一场关于图画书基本知识的普及运动显得相当紧迫。而彭懿这本《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或许可以充当最合适的教材。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是一部大书,彭懿在这本书里面详细解读了 64 种最经典的图画书,包括欧洲、美国、日本等各个不同地区的作品。考虑到图画书过去 100 年在世界上的飞速发展,这本书选取的 64 个故事显得单薄了一点,还有很多同样重要的作品没有完全展开,不过对于中国童书界第一部指南性的作品来说,现在的规模已经足够让家长们消化好一阵子了。因为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陌生的图书品种,还需要学会一种完全不同的阅读方式。这种读书的方法完全以孩子的眼神为中心。

  翻开《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如何使用这本书”的提示引人注目。

  其实这个提示指向的正是图画书的阅读方法。在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彭懿详细解读了构成一本图画书的所有元素,从封面、环衬、扉页对孩子的暗示到图画节奏与儿童心理的对应关系,家长们不但可以通过这本手册学习阅读的技巧,更可以从中窥探孩子认知世界的路径。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孩子读书的目的是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世界以强大的姿态迫使孩子们学习被要求的一切。而在图画书的世界,这一切恰好调了个个儿,成人世界后退了一步,孩子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世界里面自己去摸索,去发展。很多人认为图画书的价格之类外部因素是影响图画书市场发育的原因,其实从根源上来看,恐怕还是因为人们对改变教育模式心存恐惧。

  彭懿这本书在出版之前已经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它有可能改变国内图画书的市场局面,并对国内的图画书原创带来积极影响。其实这样的希望有些天真,图画书带来的其实是一种阅读理念的革命,家长们对它的接受程度如何,现在还无法确认。对于刚刚兴起的图画书,这本漂亮的指南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祝福。(《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