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三岁的时候,一位朋友送给她一本前苏联莫斯科“小毛毛出版社”出版的图画书《骄傲的小鸡》。这是她生下来所拥有的第一本书。这本不知道被她翻看了多少遍的图画书,伴随她读完了幼儿园。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我最早对“图画书”这个概念的认识,也是得之于这本书。现在,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找出了这本图画书,又看了一遍。看到书中最后一页上的一行字:“鸡妈妈朝小鸡跑来,她怜爱地抚摸着小鸡,把它搂到自己怀里。就是这样。”我仍然感到一阵激动和温暖。
这使我想到,虽然并非所有的图画书都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但是,也只有图画书,才是真正属于小孩子的书。正如没有一个小孩子不喜欢小甲虫和八音盒一样,没有一个小孩子也是不喜欢图画书的。可以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里,学龄前儿童的主要读物,就是图画书。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图画书出版和图画书研究一样,都只停留在极少数“粉丝”和一般爱好者那里,可谓凤毛麟角,成为一种无法推广和普及的“阳春白雪”。出版者面对图画书畏手畏脚,步履维艰;研究者不仅资源匮乏,而且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如果我的估计与实际状况不至于相去甚远的话,那么,国内比较有影响、并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图画书研究者,不会超过十人。而且,他们都起步较晚,有的还只是偶尔有零星的研究文字刊布,尚未见到他们完整的研究成果。
20 世纪 90 年代初,周宪彻先生曾出版过一部《图画书创作的 ABC 》,那也许是国内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图画书研究著作,称得上是一本“拓荒之作”。然而,正如书名所标示的,当时的图画书研究还只是处于最基本的“ ABC ”阶段,是真正的“草创时期”。研究者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在向国内的读者(不仅包括家长和小孩子,还包括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出版社的编辑、幼儿教师等等)介绍诸如什么是图画书,美国、日本、捷克或者德国的图画书各有什么特点,世界最有名的图画书有哪些,以及怎样去搜集、购买和阅读一本图画书等等最基本的图画书常识。
《图画书创作的 ABC 》印数很少,知道和阅读过这本书的人寥寥无几。此书如空谷足音,微响过后,国内的图画书领域仍然归于一片沉寂,亦如一泓清凉的泉水,无声地消失在广漠的沙漠里。
最近几年,在少数有识见的出版家那里,时有图画书的引进与出版,如明天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新蕾出版社,还有中少社、上少社、童趣出版公司、南海出版公司等,都出版过一些较有品质的图画书。然而,要使更多的读者、尤其是中国的家长们重视为小孩子购买图画书,却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家长、甚至不少青少年读者,形成了一个极其实用主义的观念:他们不愿意花同样的钱去购买只有一点点文字、甚至没有文字、而且只有薄薄的几十个页码的一本书;他们总觉得,花同样多的钱,买回来的文字越多越值得。他们重视的是数量,而非品质。这样的读者市场和这样的读书观念,实际上也是中国的童书出版者自己给培育出来的,怨不得读者。
好了,让我转入正题。直到今天,我们才终于等到了中国图画书研究的一席盛宴―― 彭懿 先生穷十余年之积累,而献出了一部煌煌巨著《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在看到这部书的那一瞬间,我的确有一种“惊艳”之感。当松鼠等待得已经失去了耐心,甚至已经没有了牙齿,他却为我们送来了一大筐核桃!
散文的文笔,激情的写作;细致的赏析,深度的解读;巨型的开本,精致的印制。写作者与出版者一起,以一种难得一见的书籍形态,共同完成和隆重表达了对于图画书的“爱与知”。
据我所知,彭懿多年来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搜集和购买各个国家出版的各种语种、各种版本的图画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的图画书收藏之富,在国内大概是数一数二的。此外,他外语好,能够掌握欧美各国和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图画书创作、出版与研究的最新资讯。更重要的是,他对图画书的无限热爱和“发烧友”般的激情投入。
全书共分两个大单元。“上篇:阅读图画书”,是从怎样由头(封面)到尾(封底)阅读一本图画书、图画书的各种形态(例如各种不同的开本、折页、散页等)、图画书的表现方式(包括文字与图画的关系、画面潜在的节奏、隐藏着的细节、甚至空白页、框线、纸张的不同、无字书、颜色的深浅、画面的大小,等等)多个方面,并穿插大量具体的图例,告诉读者,如何做到正确和比较“专业化”地去阅读一本好的图画书。这一部分,就像有些十分虔诚的音乐家和爱乐者,为第一次进入正规的音乐厅的听众,精心撰写的“听众礼仪须知”或“进入音乐厅的礼仪守则”一样,是每一个图画书爱好者都必须补读的第一课。
“下篇:经典图画书”,讲述和欣赏了近 80 位世界一流图画书作家创作的 64 种经典图画书。从封面书影,到内页精彩画面的展示;从作品的故事讲述与欣赏,到作品深层意义与艺术风格的解读与分析;从作品的获奖、被推荐和入选权威排行榜的纪录,到创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的介绍与挖掘……大多数读者即便没有机会读到原书,但有了这种由浅及深的文字和图画的导引,也大致可以领略和感受到这一本本图画书的故事之美和艺术魅力。
这是献给图画书爱好者的一席飨宴,也是中国学者在图画书研究领域里的一项具有突破性和里程碑式的成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图画书研究终于跃出了长期处在“图画书 ABC ”的低谷状态,而进入了一个具有相当深度和比较开阔的视野的研究高度。
也因此,这部全景式、大视野的图画书研究著作,才能够做到集图画书阅读的普及与指导和对图画书艺术的深度研究、以及各国图画书发展历程的梳理于一体。而这种全景式和大视野,是建立在 30 万言激情文字的讲述与赏析, 800 幅不同风格图画的举例与展示,将近 200 种各国图画书文献的考察与遴选, 67 种国际图画书重要奖项、排行榜和权威推荐书目的介绍与参照, 87 个主条目和研究专题对图画书艺术本身的细究与深探, 80 位世界一流图画书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还有 800 条名词索引对于各项研究细节的补充与链接……这样一个坚实和丰厚的基础上的。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堪称国内图画书出版、阅读、研究和推广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这部书不仅为我们呈现了近百种风格各异的经典图画书的美学精髓,也为更多的图画书读者日后进入正规的图画书“音乐厅”而事先上了一次耐心的“礼仪须知”的普及课。我想,只要是认真地阅读过了这本书的读者――无论是家长、小孩子、童书作家、小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以及别的成年读者,都可以面无愧色、自信而自豪地出入于图画书的“卡耐基音乐厅”,而不必再感到有什么犹豫、拘束和茫然了。 本雅明有一本论艺术的书,名为“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其中解释何为“灵光”时说:“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呼吸在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拉近事物――更亲近大众――现今已成为大快人心的趋势……”这里谈论的虽然只是“图像”,但我愿化用本雅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待 彭懿 先生的这本书。《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无疑也是一本“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