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的这本书是 彭懿 先生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这是一本我们期待已久的、也非常值得期待的书,作为图画书理论书,它是目前国内惟一的一本。
公元 2006 年 5 月 25 日,我拿到了刚刚出炉的新书,虽然早已多次拜读了这本书的全文,此时翻着它仍然非常激动。因此我记住了这一天,那天北京下着雨。
早在两年多以前就知道彭懿在写这本书,我拜读了他撰写的部分篇章。说实话,最初我有点怀疑,这本书是否适合彭懿的风格?如此庞大的写作计划是否能由他一人完成?在此之前,他是位执迷于幻想文学的创作者和研究者,而图画书却通常被划归低幼读本的范畴,常常被纳入幼教的视角去观察和研究。而且在当时,大陆引进世界经典图画书的步伐才刚刚开始,这方面的简体中文资料完全空白,别说普通的读者,就算是儿童文学、童书界专业人士,也对图画书知之甚少。这样一本书,彭懿到底怎么来写呀?
可是,我们太需要这本书了!必须有人来吃这第一个螃蟹。现在想来,彭懿兄的身躯庞大,抵御批评的耐受力特好,所以由他来先吃第一个也是理所当然吧。总之,既然非做这件事不可,我是要极力怂恿他继续完成的,而且到处去鼓吹,彭懿正在做这样一件事,热心的朋友请来一同关注和帮助吧。回头看看这两年,还是让我感叹,如果不是彭懿,这本书怎么能写完?他保持着农民的作息时间表,每天太阳没出来就开始工作了。同时他又有研究家的风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非常严谨,问题的发现和求证达到心细如丝的程度,为了一个“芝麻豆大”的问题他会一天发来六、七个邮件,拉我一起讨论,有时真让人头皮发麻。不过与他讨论问题也是极愉快的,因为他骨子里面有那种艺术家的激情,你在不知不觉中会被他点燃。就这样,《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以蜗牛爬行的速度展露端倪。
我是最早读到全书草稿的几个人之一。通读完第一遍的感受是:惊讶和折服!我相信其他几位朋友也有类似的感受。这是一本全局感非常好的书,所以不要在全本通读完之前就对它加以判断。当通读完全篇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彭懿的写作意图。他并不仅仅在为儿童文学理论界提供一本填空补缺的图画书理论书,虽然它是当之无愧的;他也并不仅仅在为大人们写一本如何帮孩子选、如何引导孩子读图画书的工具书,虽然它实在是一个极称手的工具;他更不是在为图画书发烧友们写一本淘书指南,虽然你确实找不到更好的寻宝图。我认为这本书,他是为自己而写的,一个图画书皈依者倾尽全力完成的作业。
假如至今你还认为,图画书不过是孩子在幼儿阶段品尝的玩意儿,那一定要来读这本书,不为孩子,为你自己读。彭懿这个大男人是作为第一读者来解读图画书的,他用严谨的态度讨论那些杰作是如何给他带来心灵撞击的,严谨――同时也有抑制不住的感性。我想,他多少也表露了一点遗憾,在他的孩提时代、在他儿子还小的时候,为什么就没读到这些杰作呢?如今,他的儿子都快上大学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仍然是图画书的最佳读者,如果没有孩子,也就没有图画书。但是身为大人,我们还有机会去享受,这一人生不容错过的阅读美景。
我们这一代、还有以前的读者,基本上是读着文字长大的,虽然也读过连环画,但远离图画的阅读始终是长大成人的标志之一。如今,当图画充斥在孩子们的读物间,当视觉语言弥漫在我们的生活里,许多大人感到惶惑,他们常常选择拒绝和逃避,甚至鄙夷。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捧着一本画书在读着,常常就会听到这样的教训:“这么大了还读这种书,没出息!”孰不知这种教训不过是无知和功利心在作祟。
被纯文字阅读完好“格式化”的大人,未经训练其实是读不懂图画书的。不信,你可以先随意挑一本经典图画书来试一试。这种图书艺术形式,结合了文学和艺术欣赏的方方面面,而且也与印刷工艺息息相关。表面上看,它不过是由一幅幅的图画和穿插其间的文字组合而成,但真正优秀的作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解读空间,带给读者深层次的体验。而当你的人生阅历越丰富时,这种体验和收获就会越丰厚。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做了一件很朴素的事情:它从几千种在世界儿童文学舞台上享有盛誉的图画书中挑选出 100 多种,首先在形式和结构上仔细分析,把它们拆解为一个个可定义的元素,逐个探讨原理,简析叙事和艺术表现的规律,然后非常详细地介绍这些书本身,讲述故事,展示精彩的画面,演示解读的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创作背景资料。更为可贵的是,彭懿以小说家的笔力、诗人的气质,让这本理论书变成可读性极强的作品。即使是一位对图画书一无所知的人,一个下午也能通读完这本大部头,成就为入门级的图画书专家。这样一本书,怎不让人激动?
不过在那个下雨天,当我拿到这本新书时,感受到的是双倍的激动。因为这本书做得实在是太美了!它精美得有点“奢侈”,简直就像一本《圣经》。它的美,并不仅仅在外表。翻开内页,逐页看下去,你一定会惊讶的。除了装帧设计、排版和图文印制的精致外,真正让人惊讶的是编辑在每一细节处的合理周到的内容编排,从目录到体例,从版式中的年表到附录中的索引,这本书以极大的可能为读者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比方说,你随便想到一个相关的书名、作者、名词或年份,很快就能在这本厚厚的书中找到相关的信息。你很难找到比这更称手的工具,它本身就堪称出版物中的艺术品。在此,我也要为 21 世纪出版社大声喝彩,特别向两位责任编辑魏钢强、彭学军表示深深的敬意! 这本书能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的阅读生活带来无尽的快乐。祝愿它能在童书的阅读和出版界刮起图画书的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