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
读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魏钢强
  

  绘本的构成要素一是图画,二是故事。绘本的图画形式多样,有素描、版画、油画、水彩、拼贴等等(绝非坊间寻常见惯的被当作“活儿”完成的童书插图可比),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而孩子们读图的热情和不断发现的乐趣,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百读不厌”。绘本的故事短小单纯,像久远的传说,读过之后,会产生立即告诉别人的冲动(所以,绘本很大程度上是靠口口相传扩大影响或者是作为礼品实现销售的)。这样的图画加上这样的故事,就成了创意独特、想象新奇、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绘本。这样的图书,内容上易理解,形式上易接受,特别适合儿童阅读。你可以用点滴时间很快读完,但要用一生来咀嚼和回味。绘本的文字当然也很重要,但肯定要排在图画和故事之后。所以,绘本特别容易跨越国界,而不受语言的羁绊。

  在欧美国家,绘本早已是儿童阅读的主流。而在中国大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足,近年来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不过,中国经济发展得太快,许多已经富足的人们甚至来不及调整心态和行为习惯。表现在对儿童阅读的认识上,依然延续着对半个世纪前不识字没文化的恐惧,认识不到阅读的美育熏陶和情感愉悦的功能,不明白阅读首先是“阅”,其次才是“读”,读什么文字重要,阅什么图也很关键。

  绘本印制经常要用到特殊材料和工艺,以使作品得到更加丰满的表现,这通常是作者在创作之初就已经设想好的,不能随意改变。例如,有的绘本需要采用传统的凸版印刷,改为现在通行的胶印,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由于高成本低印数,读者抱怨太贵是可以理解的。而有的家长认为,绘本就那么几个字,如果孩子喜欢在书店当场就能看完,则是不了解绘本不同于一般图书。一位日本的妈妈在 Amazon 网站上留言,说起她购买绘本的经历:“一开始,是两岁的儿子从图书馆里借回来的,每天晚上、每天晚上让我读给他听。到了还书那天,因为他哭个不停,明知不对,我还是又把它给借了回来。借了还,还了借,这样反复了好几次。到了第六次,我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一本!……”这位日本的妈妈买了书以后给儿子“每天晚上一遍一遍地读了半年”直到小女儿出生再接着给女儿读。这个绘本正是新近出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缩印本里介绍的《月亮的味道》。

  绘本是很好的收藏品。有些书看过就扔,而绘本通常是看过才买的。而且,就像音乐可以反复听一样,绘本也是让人反复看的。

  绘本的阅读是高雅的阅读。精彩的图画,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精美的印刷……就像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欣赏美妙的演奏,听人唱卡啦 OK 和这是没法相比的。

  绘本的阅读是高尚的阅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悲悯胸怀,长情大爱……像春天的雨露无声地渗入孩子的心田。

   绘本的阅读是高贵的阅读。去除功利心,与大师对话,就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